首页> 杂志

余大嘴,干得漂亮!

2019.07.08 19:00:45 来源:虎啸网  

 

前不久,华为发布了2018年财务报告。其消费者业务营收数据十分亮眼,实现销售收入3489亿元人民币,首次超过运营商业务成为华为集团最大营收贡献来源。


这份数据,也正回应了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于2017质量大会上的预测——2018年将是华为CBG真正走向崛起之路的元年。


历经风雨的华为CBG,终于踏上了崛起之路。回想2011年那铿锵有力的话语,不由得让人感慨:那一次转身,即是咫尺天涯。

 

动荡时代的求变


2007年,苹果iPhone横空出世,开启了智能手机时代。之后风靡全球的iPhone倒逼着国内运营商网络升级,使得华为的3G通信业务有了用武之地。


2008年9月,HTC于纽约与 Google、T-Mobile同台发表世界首支Android系统手机T-Mobile G1,3个月内销量100万台。三年后成为仅次于苹果的全球第二大手机厂商;


2010年6月,三星推出第一款安卓智能手机Galaxy S,4个月内全球销售500万台,成为安卓智能手机新霸主;


2011年,雷军的小米手机喊着“为发烧而生”的口号掀起互联网手机品牌浪潮,国内狂卖790万台;


而此时的华为,虽然早已是安卓手机开放联盟的成员之一,但2010年其智能手机出货量只有300万台,市场份额几乎可忽略不计。并且,华为没有自主手机品牌,手机终端几乎全部通过运营商定制渠道销售,面临运营商压价与渠道单一的风险,无法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


为此,华为高层最终决定求变。


2010年12月3日,任正非召开了一场“高级座谈会”。在这场会议上,任正非重新定位了华为终端业务,明确其与运营商管道业务、企业网并列为公司三大核心业务,并对其做出重大调整:产品上,从低端手机转向高端手机;市场上,从无品牌转向自主品牌;用户重心上,从运营商转向消费者。


之后不久,华为就将旗下所有面向消费者的业务如手机、芯片业务等整合为消费者业务集团(CBG)。


2011年,华为在“三亚会议”上提出“华为消费者业务竞争力的起点和终点都是最终消费者”的战略指导思想,由此全面转向消费者品牌业务,并改变了华为的手机研发和消费者模式。


正是这两次会议的召开,为前期挣扎不已的华为终端业务划下了一个句号,开启了华为终端业务的新篇章。彼时,时任华为欧洲区总裁的余承东临危受命,讲述起了华为CBG的新故事。


余承东接手华为消费者业务后,强势砍掉了原有的3000万白牌运营商定制机;同时对华为终端体系进行了人事调整;在整合产品线的时候,余承东制定了其心仪的Ascend系列四大产品线:D系列、P系列、G系列、Y系列;并且大力研发自有芯片,主抓用户体验······

 

蓄势待发的崛起


虽然做好了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但在转型前期还是不免好事多磨的情况。


2012年1月在美国CES上发布Ascend P1,除了比较薄的机身,整体配置相较于其他品牌手机较低,前者全年仅售出50万台。而此时苹果iPhone 5上市三个月销量近2800万台。2月,华为推出首台国内自主研发四核手机D1 Quad,可惜因芯片K3V2早期问题导致用户体验不好,无法快速打开高端手机市场,直到2014年麒麟处理器面世才改变这一局面。


2013年1月,余承东发布了“梦想机”D2,强悍的“三防”功能,金属边框,背部弯曲弧度设计工艺,定价3990元,比同等规格的iPhone和Galaxy便宜三千元左右,然而市场反应仍旧一般;


明显地,前期的华为高端手机陷入了一味堆硬件配置的陷阱,没有在消费者心中构建起高端品牌形象,消费者自然对其高价策略不买单。到2013年上半年之间,华为出品的几款手机都没有引起较好的市场反响。这种情况直到2013年6月18日P6的发布才有所好转。当时的P6是世界上最薄的智能手机,也是华为消费者业务开始往手机里面注入情感认知的开端,最后P6全球销量400万台。同年12月荣耀独立,成为华为智能终端子品牌,剑指小米。


2014年9月,华为发布Mate 7——首款按压式指纹识别的安卓手机,而且当时市面上除苹果、三星、华为外都用的高通骁龙芯片,正好当年骁龙810处理器出了问题,给了Mate 7突破市场的机会。最终其销量突破700万台。同年3月发布的荣耀畅玩版预约量也达到了1500万台,正式在中低端手机市场与小米等分庭抗礼。


正是P6和Mate 7的成功让华为消费者业务在高端手机市场有了突破口,荣耀的独立也为华为手机终端开拓了更广的市场,之后华为消费者业务在手机市场上便一发不可收拾起来(如下图)。


图片1.png

 

崛起背后的努力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一项成就的取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对华为来说,亦是如此。


在2018年2.06亿台手机销量的数字背后,是华为这近8年来无数汗水的付出,累年递增的研发资金给予了华为消费者业务产品的高质量保证,从2008年的105亿元到2018年的1015亿元,近10倍的增幅,十年累计超4800亿元的研发费用,是消费者信赖的源泉。


除了高额研发资金的投入,华为还斥巨资打造宣传片与宣传海报,向用户介绍华为手机,打造华为手机高端品牌形象。


2015年的《Dream It Possible》海外宣传片,以励志执着的形象激励了无数消费者,让他们投入了华为手机的怀抱。同年的“芭蕾脚”广告,以华为公司的形象走向全球,2018年12月,华为CFO孟晚舟在被保释后配图“芭蕾脚”,一时感动无数国人,为华为的品牌形象再蕴内涵。


除了斥巨资的宣传片与宣传海报,从2015年起,华为手机相继请了梅西(Mate 8)、罗伯特·莱万多夫斯基(《Make It Possible》)、亨利·卡维尔与约翰逊·斯嘉丽(P9)、盖尔加朵(Mate 10\P20 Pro\Mate 20 Pro)等国际明星作为其代言人,为华为手机带来了较高的知名度与不少的流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华为手机的高端品牌形象。


刚发布没几天的华为P30 Pro四摄加持,50倍变焦,强大的摄像功能让消费者不断好评。这背后也是华为多年努力的结果。2013年,华为希望与徕卡相机合作,但被婉拒。2014年,双方带着真诚合作的态度经过协商最终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将徕卡相机的镜头结构及算法应用到华为手机上,进行全方位且深度的合作。2016年,P9与P9 Plus携双镜头惊艳亮相发布会,直至今日,华为手机在摄像功能方面一如既往的强大。

······

 

没有多年来的苦心耕耘,也就没有今日华为CBG的崛起。虽然2018年的华为遭遇到了来自外界的强大阻力,但家底雄厚、实力超群的华为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打倒,仍在一往无前的发展着,而余承东也将继续带领华为CBG在崛起后奋进,直到强势登顶。


只想说一句:余大嘴,干得漂亮!

 

 

 

 


文章评论

历史评论

合作伙伴Partners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