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
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
国家智能语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
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两次获得中国信息产业自主创新最高荣誉“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奖”;
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历次国内外语音合成评测中各项关键指标均名列第一;
2008年至今,连续在国际说话人、语种识别评测大赛中名列前茅;
2014年,首次参加国际口语机器翻译评测比赛即在中英和英中互译方向中获第一;
2015年在中英机器翻译评测大赛,获得人工评价翻译结果可用性比例最高的优异成绩;
2016年,国际语音识别大赛(CHiME)取得全部指标第一,国际认知智能测试(Winograd Schema Challenge)全球第一,国际知识图谱构建大赛(NIST TAC Knowledge Base Population Entity Discovery and Linking Track)核心任务全球第一;
2017年,SQuAD机器阅读理解挑战赛全球第一,国际医学影像领域权威评测LUNA第一并刷新世界记录;
2018年,第十二届国际语义评测比赛(SemEval 2018)机器阅读理解评测任务全球第一, IDRiD眼底图分析竞赛中MA分割任务全球第一,ICPR 2018 MTWI图文识别挑战赛中包揽全部冠军。
…………
如果以上奖项,你能一口气念下来,首先恭喜你:肺活量很惊人。
其次要恭喜科大讯飞,因为这些奖项都是、全都是、全部都是他们获得的,没错,就是这么优秀!
放眼科大讯飞一路以来的发展与突破,七千多个日日夜夜,无数人的心血付出,若想从头到脚的捋一捋、顺一顺,似乎有太多话要说却又一时间不知从何说起。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先生站在最直观、最一线的角度,最终选择用“战略”“聚焦”“生态”这三个关键词来概括科大讯飞的成长与改变。

论战略:平台+赛道的大未来
1999年,千禧前夕,是平凡又特殊的一年。
那一年,世界人口达到60亿;
那一年,澳门回归,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那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
那一年,科大讯飞成立。
成立:内忧之扰,外患之争。1999 年的中国语音市场,正是国际巨头的天下,IBM、微软、英特尔、摩托罗拉都在国内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同时,国内从事语音技术研究的人才大量流失,相关科研院所的研究团队甚至被外资企业连根挖走,而中科大、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等拥有强大技术优势的科研机构因故未能走到一起。
当时还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念书的刘庆峰面对中文语音市场现状,带领着自己实验室的同学和校友,怀揣“中文语音技术必须由中国人做到全球最好,中文语音产业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上”的信念,创立了科大讯飞。从6人团队到18人创业再到如今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企业,1999是讯飞初创团队创业的开始,也是讯飞人工智能之路的起点。
上市:奋斗的节点,启航的号角。2008年,科大讯飞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事实上,从2004年开始,科大讯飞实现扭亏,直到上市前的2007年,科大讯飞保持了净利润高达130%的复合增长。上市既是此前不断奋斗的一个节点,也是之后重新启航的号角。
生态: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从上市开始,科大讯飞以更高的高度认识到,未来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绝不是一个技术跟一个技术的竞争,也不是一个企业对一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一个体系跟一个体系,一个生态跟一个生态的竞争。因此科大讯飞在2010年发布了全球首个面向移动互联网,为其提供智能语音交互能力的讯飞开放平台,开始构建以科大讯飞为中心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为中国乃至世界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铺设平台。
战略:平台+赛道。在2017年,科大讯飞提出了未来讯飞的产业化战略:平台+赛道。自成立以来,科大讯飞一直期冀让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技术推动行业的发展,切实普惠到每个人,用人工智能建设美好世界。在这样的前提下,科大讯飞将以“平台+赛道”的路径用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到真正刚需的行业中,为行业带来新变革与新发展。
从成立到上市,从构建生态到明确战略,科大讯飞一路走来看似顺风顺水,但20年背后却也充满了不少意外插曲。
道聚焦:坚持下去唯有热爱
如今的科大讯飞稳坐中国语音市场的头部交椅,从大型电信级应用到小型嵌入式应用,从电信、金融等行业到企业和消费者用户,从手机到车载,从家电到玩具,能够满足不同应用环境的多种产品,并已占有中文语音技术市场70%以上市场份额。
但在成立初期,可并非眼前这般欣欣向荣。
自1999年创业以来,从大众消费市场,到大企业客户市场,再到技术授权市场,科大讯飞一次次的调整自己的商业模式。伴随着不断的调整,科大讯飞所面临的现实也显得愈发残酷——虽然在核心源头技术的研发和整合上投入了重金,但却迟迟不能打开市场。
此前创业团队中的很多人放弃出国留学的机会和唾手可得的高薪,拿着同比很低的月薪和刘庆峰一起奋斗,股东们也投入真金白银并对团队寄予厚望,大家共同期待的就是一个指日可待的结果。然而残酷的现实让刘庆峰等创始人从创业最初的乐观主义中彻底清醒了过来。
面对所遇到的种种杂音,怎样稳定军心?怎样拨乱反正?怎样排除万难坚持走下去?刘庆峰专门将团队拉到合肥巢湖边的半汤开会,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了一通后,刘庆峰掷地有声地说了一句话:“如果不看好语音,请走人!”。
这次巢湖会议在科大讯飞发展史上的意义,就如同红军长征时的遵义会议。从那一天起,科大讯飞明确了做语音产业的领导者的战略规划,以后无人再有任何异议。事实上,后来在市场上经历了几番摸爬滚打后,刘庆峰跟团队达成了一个共识:语音产业需要10余年甚至更多的时间进行技术积累,这些技术积累所依赖的枯燥的研究,如果缺少发自内心的热爱是很难坚持的。正是凭着这份发自心底的热爱,科大讯飞坚持走到了今天。
谈信念:421克拉价值观
一个企业的使命,确定了一个企业为什么存在。从一个简单优秀挣钱的公司,真正成为一个卓越的公司乃至伟大的公司,一定是有明确的使命;
而企业愿景是分解成更清晰的阶段性目标,可以更清晰地引领当前的工作,愿景不是“我愿望中未来实现的景象”,而是期望的阶段性目标;
至于价值观,则是前进路上的行为准则。使命、愿景怎么实现、要和怎样的人一起实现?这是创业文化决定的,然后在发展过程中持续进步、改进想法。
20年回首,讯飞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已然明确。
为了少年儿童的快乐成长和开心学习,为了中华民族的信息安全和文化传播,为了人类和人机的信息沟通无障碍,是之前科大讯飞一直坚持的三大使命。如今随着企业发展,科大讯飞对自身使命同样做出了升级更新——“让机器能听会说,能理解会思考,用人工智能建设美好世界”。
就愿景来说近期目标是3到5年之内实现百亿收入,千亿市值。中期目标是中国人工智能产业领导者,以及产业生态的构建者。长远目标,要做全球人工智能产业领导者,成为用人工智能改变世界的伟大公司,用人工智能服务人类更美好的未来。
就价值观来说,讯飞的文化核心概括为一句话就是:我们热爱讯飞不是因为讯飞完美,而是因为完美的讯飞将由我们来创造,在此基础上所提炼出的讯飞价值观是:企业价值主张——成就客户;组织成功特质——创新和坚守;员工职业标准——团队协作,简单真诚,专业敬业,担当奋进。
从2008年成为首个中国在校大学生创业并成功上市的公司,到目前亚太地区最大的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上市公司,这期间,讯飞一直处于一个“爬山”的状态。
无论是业务范畴、产品生态、价值使命,科大讯飞始终没有放松过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但是做人工智能更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进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在长跑中战胜对手,在长跑中赢得自己,更要聚力主航道发展,只有战略聚焦,才能真正迎来高质量的爆发式增长。
那科大讯飞在进行怎样的赛道布局?讯飞的人工智能和智能语音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深入程度如何?讯飞还有哪些新计划可以与我们分享?在下一篇关于科大讯飞的报道中,我们也将重点探讨,敬请期待!
文/本刊记者 王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