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重庆,你会想到什么?别称“山城”的重庆因其错落参差的地势闻名,够劲儿的川味火锅、面,美丽大方的重庆妹子,这一切构成了重庆“火辣”“动人”的城市符号。而在互联网新时代,重庆又收获了新的花名——“抖音之城”,记录着重庆美食、美景和美人的短视频作品,将重庆的种种传说做了具象化的展示和呈现,再次让这个宝藏城市走进了大家的眼帘。
前不久,抖音、头条指数与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城市品牌研究室联合发布了《短视频与城市形象研究白皮书》,通过分析播放量、打卡热力、观看行为等数据,对平台上热门城市的形象建设做了解读。重庆以过百亿的播放量昭示了其热门程度和巨大影响力,这个网红城市已经凭借新风口变身为不折不扣的“爆款”。

8D魔幻山城,城市符号特色凸显
历史名城重庆早就印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了,然而“网红”重庆的成名契机,恐怕要归功于一组重庆地势图,穿楼而过的李子坝轻轨,现实版“千与千寻”的洪崖洞,以及耸立在高空的螺旋立交桥……这些神奇的景象,让“停靠在八楼的二路汽车”有了真实写照。“走到二十一楼出门发现外面是一楼”“其他城市的地图是平面的,而重庆地图则是立体三维版”,网友们的趣味吐槽在流传甚广的抖音视频中得到了切实还原。“8D魔幻”给重庆自古以来的“山城”别称做了更加详实、更有画面感的描述,不可复制的地貌赋予了重庆最引人注目的城市特色。
不仅是楼宇建筑错落有致,在重庆,你也能看到历史与繁华的融合交错。重庆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文字记载可追溯到三千多年以前。西周时,重庆为所封巴诸侯国首府,秦汉时置巴郡,人们熟悉的“巴山夜雨”指的就是重庆地区的地理现象。悠久的历史和巴人爽快勇猛的性情和生活习惯,在如今的重庆仍然有迹可循,重庆渝中半岛分为上下两半城,上半城体现的是城市多年来的现代化发展,高楼大厦林立,都市霓虹彻夜绽放,摩登时尚;下半城则记录了巴渝历史文化最重要的根和源,江湖码头文化仍然在当地口口相传。就像嘻哈歌手Gai词中所写:“敢来重庆码头闯一闯,地头蛇专治皮炎痒;袍哥人家,单刀赴会,老子拜的是关云长;外地人渣,街上武行,重庆人专打小流氓。”左手是深厚文化底蕴,右手是都市经济发展,在重庆行走,就像穿梭在时空交汇处。

现身大屏幕,影视与现实交错
因着地貌特征和城市特色,重庆被多部影视作品选为取景地,从屏幕中走进了无数人的视野。据相关数据统计,中国影视行业发展以来,共有200多部电影作品在重庆拍摄,出镜率相当高。1965年的《烈火中永生》,讲述了重庆解放前夕,江姐等地下党人的英雄故事,拍摄地就在重庆渣滓洞、白公馆、化龙桥等地,十分还原。国际知名的《十面埋伏》中那场精彩的竹林争斗戏,就“发生”于重庆永川区茶山竹海景区,葱葱郁郁的竹林间人物的爱恨纠葛一一上演,令人印象深刻。
除了历史景地和自然美景,近年来在重庆拍摄的电影多多少少都沾染了独特的重庆风味,以城市内涵赋予影片难以替代的精神气儿。《疯狂的石头》里纵横的重庆地形、横跨长江的索道缆车、香火兴旺的罗汉寺等成了影片中重要的情景设置;《火锅英雄》则直接以著名的“重庆火锅”为楔子,围绕重庆美食开展,影片中伴随着有趣的当地方言;《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热门IP,故事的发生地里包括古旧的下半城与繁华的上半城,对比强烈,与剧情发展完美融合……这些影视作品中,重庆味已经成为了不可抹去的文化背景,它们就是重庆最好的名片,影视与现实交错,无数细节堆积,在不经意间展示出城市的迷人之处。

官方民间齐发力,炼成开阔气质
一座城市,可以用美景吸引大众关注,可以用美食诱惑旅客小住,但真正能够留下人,能够承担起形象建设重任的,仍然是最深层次的文化和精神。结合了表象和内里双重特色,才是所谓的城市“气质”或者城市品牌。南京是“六朝古都”,成都被叫做“休闲之城”,山东则以“好客”出彩,台湾也因为浓浓的人情味得到了“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这样的评价。如果说,重庆在抖音等平台上的翻红是普通市民和游客的宣传功劳,那么进一步打造统一而又恰当的品牌,使城市能够长久地从中受益,就需要政府官方出马制定基调了。
近日,重庆官方推出了首支城市形象宣传片,用“山水之城 ,美丽之地”来赞美重庆,同时“行千里,致广大”的宣传语,更是与城市名紧密结合。“重庆”二字可拆解为“千里为重、广大为庆”,在重庆“行千里”,可以“致广大”。文字意境开阔,将视角大大拔高,也是对重庆的未来发展提出期许。
“大山,大水,大城,长江奔流,流淌出城市的轮廓;自然的造化,历史的沉淀,孕育了西部的明珠。”长达9分20秒的宣传片,从历史进程、政策关怀、内陆开放高地、山光水色、经济发展、人民高品质生活等几个方面,对重庆这座城市的人文环境做了全面的梳理,进一步说明,重庆绝非是昙花一现的网红,它能受到大家的喜爱,其实源于长久以来的文化积淀。

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的兴起,将城市宣传推广的话语权赋予普通群众,特色标签、趣味短视频,有趣的内容永远是吸引关注的法宝,重庆变身“网红”,是迎合了互联网时代人们对新奇、对娱乐的需求。但追根究底,支撑起丰富内容的,是当地人充满烟火气的生活,更是重庆千年以来的底蕴。城市品牌的打造,要民间和官方联手,符合自身的调性和文化传承。
本刊记者 张欣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