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谁能长青

2019.07.09 10:36:27  来源:虎啸网  

没有谁能长青,但我们可以自我迭代。


麦迪逊大街的光辉在百年老店的消亡中熄灭了,曾经辉煌无比的广告帝国也在坍塌中寻找着自救的机会。而新时代的浪潮中,新事物的出现与爆发总会给旧有的玩家带来冲击,尤其是在现阶段经济周期遇冷的大环境下,一不小心旧玩家就会被新玩家挤占位置。


就像经济周期一样,广告行业几乎每过一段时间至少都会迎来一次舆论上的“冲击”。


前段时间,有关MCN机构是否会取代广告公司的话题在行业内引起了不小的动静,各方人士都对该话题发表了自身的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话题过后,双方发展依旧。但这一番不小的动静也让我们看到当下广告行业所面临的困境,以及新玩家们又是如何逐渐被品牌所青睐的。通过对鼓山文化商务副总裁杜小明老师的采访,我们对这些问题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新玩家与新玩法

 

四年疯狂而野蛮的生长中,MCN机构以一种爆发式的姿态发展着。据克劳锐发布的《2019中国MCN行业发展研究白皮书》显示,MCN机构的数量四年间就超过了5000家,且90%以上的头部红人或与MCN公司签约,或成立自己的MCN公司,并逐渐在广告主的预算中分一杯羹。


同时,随着经济的不断下行,市场环境变得更加脆弱而敏感,广告主们的预算收紧,自然对广告公司们的营收产生剧烈影响;而且,在数字营销不断前行的过程中,广告主对品效合一的要求越来越紧迫,而这也就为MCN机构与网红们提供了突破的机会。因为,相较于专业程度更高但流程相对复杂的广告公司来说,掌握着头部网红与庞大用户的MCN机构们,对于要求较高ROI的广告主来说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cf29af1940ddd644acd69d88e35e939.png


正如杜小明老师所说,一些做MCN机构较早的公司,比如鼓山文化,在行业发展早期就开始网罗与孵化网红/KOL,培育相关用户群体,经过多年的深耕,KOL们的知名度与粉丝忠诚度较高,且粉丝用户数量大,能够满足品牌主尤其是在电商领域的高效沟通、原生内容等需求。


而且,在不断的合作与评选中,价值和性价比都较高的KOL或公司都得到了市场的验证,同时还免去了大部分广告公司那一套繁琐的流程体系,品牌主们可以直接与这些KOL或公司直接合作产出内容。因此,他们获得品牌主的青睐也是顺势而为。


不仅仅如此,在很多广告公司看不到的地方,已经有KOL/机构正在做广告公司做过的事情,他们从广告公司招人成立相应的营销团队,从产品上市到卖货成体系地直接为品牌服务,不仅满足了品牌的传播需求,也能够让品牌有看得见的效能转化。


这也印证了一句话,“有时候打败你的不是同行,而是发展的其他行业”。

 

危险总伴随机遇

 

虽然只是一场舆论的争锋,但我们无法否认的是危机时刻存在,不论是MCN机构还是广告公司。


对于MCN机构而言,前期少则沉淀二三年,多则沉淀五六年,在野蛮发展式的阶段里艰难前行,除了个别优秀者,基本都依靠平台红利而生。但现阶段,行业面临洗牌。曾经依靠平台红利起来的大大小小的MCN机构,良莠不齐,在洗牌阶段势必会被淘汰掉一部分。同时,现在的MCN更加细化,已经深入各个细分领域中进行深耕细作,没有时间留给后来者挽救将倾的大厦。


关于如何突破这种局面,杜小明老师认为要从内容和商业化两方面着手。一方面,MCN机构需要建立自身优质的内容创作团队,保证在热门垂类账号中有不可替代的IP,譬如说美妆、母婴等细分领域有头部网红或KOL的存在;另一方面,MCN机构需要根据自身的优势找到更多商业变现的玩法和途径,打造属于自身的商务模式。甚至是其他特有的变现模式。


反观广告公司,国际4A百年来的理论积累与实践经验是一种优势,在某种程度上却也是一种束缚与限制。而服务市场多年的国内本土广告公司多借鉴于国际4A的运作模式,在数字化时代的转型也颇为艰难。尤其是当下数字营销不断推进的阶段,如何更快速、高效、优质地满足品牌主品效合一的需求是广告公司们需要突破的问题。


所以,在近半年时间以来,国际4A公司动作频频,无论是公司合并还是内部精简统一机构,都是为了适应数字时代中品牌主对数字营销的强烈需求,同时也是为了构建自身的竞争壁垒,让自己在这个经济的萧条期活得更稳妥。


危机也伴随着机遇。无论是对于MCN机构还是广告公司,在这种洗牌的阶段,对手被淘汰后遗留下来的市场份额就是对精英们最好的馈赠。

 

同是天涯争渡者

 

大环境遇冷之下,谁也无法逃脱。但同是争渡者,合作共赢总能够皆大欢喜。


采访中,杜小明老师认为MCN机构与广告公司不存在谁打败谁的问题,二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对于广告公司而言,更专业化地服务客户的广告体系是MCN机构暂时无法具备的,但也需要积极融入新的营销理念如新媒体理念等,拓展更多的营销渠道,进一步服务好客户;对于MCN机构,内容输出能力是其立身之本,同时它们也更懂得用户喜欢什么,更能够通过KOL将品牌与用户快速连接起来,但更需要提升全案能力以及深耕内容创意与制作,为品牌主呈现更优质的提案。


而且,杜老师认为二者也可以互相渗透。广告公司站着客户的角度用服务去解决传播问题,而MCN机构以KOL来提升传播效率,付出的代价是积累的粉丝注意力。双方聚焦的节点不同,也就导致取代的几率微乎其微,但不是不可能。因为现在媒体也接品牌的全案,广告公司也养了不少的公众号,所以在这种相互渗透的趋势下,最终又会演变出新的商业形态,为营销传播减少中间环节,更可能解决传播中资源损耗、功效验证等问题。


总而言之,MCN机构的出现乃是大势所趋,虽然现阶段其存在不少的短板,但是假以时日,MCN机构将会以更专业的水准服务市场;而广告是不会被淘汰的,但传统却进步缓慢的广告公司极有可能被市场摒弃,哪怕没有被MCN机构打倒,也会被其他发展起来的行业挤出市场。所以,不想被市场淘汰,最好还是“携手”共渡寒冬与洗牌。

 

现阶段的营销行业是多舛的,广告公司是难熬的,MCN机构也是挣扎的。虽然只是一次舆论的争锋,但新的风暴已经出现,未来如何,双方各自心中有数,毕竟谁也无法长青,只有不断自我迭代方能继续摇曳。

   


文章评论

历史评论

专家微博Talent
more >